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1551337
持续静滴呋塞米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11KB,5页)。

     2.1 对神经体液及听力的影响 以前的研究证实,静脉注射呋塞米可激活神经体液系统,Aaser等[20]认为连续静脉滴注呋塞米,使水钠排泄比间断注射增加是由于激活神经体液因素较少所致。他们研究了8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现这些患者治疗前基础神经体液指标均已显著升高,两种方法治疗后均未再出现进一步变化,作者认为,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前神经体液已被充分激活,因此,使用呋塞米后不可能再被进一步激活。但曾朝荣等[12]发现持续静脉滴注组心率减慢程度明显优于静注组(P=0.07)。张彦周等[15]也对常规治疗加静脉注射呋塞米效果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23例,继用呋塞米静脉滴注5 d,发现治疗后心率显著降低(P<0.01)。Dormans等[5]使用大剂量(平均690 mg/d)呋塞米治疗20例顽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现,不仅持续静脉滴注组在药效学明显优于静脉注射,且明显减少了耳聋等严重副作用。作者认为连续静脉滴呋塞米在增加药效学的同时可避免或减轻大剂量呋塞米的副作用。

    2.2 对电解质的影响 石卫晨等[11]认为,虽然两组治疗后血清电解质均有显著下降,但持续静脉滴注组电解质下降显著低于一次性注射组。陈兵阳等[13]发现,常规剂量40 mg呋塞米治疗后,尽管持续静脉滴注组每日尿量及电解质排泄量显著大于静推组,但尿钾、钠、氯每日排泄量相对无尿量显著,尤其是钾、钠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张彦周等[15]也对常规治疗加静脉注射呋塞米效果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23例,继用呋塞米静脉滴注5 d,发现治疗前后血清钾和钠无明显改变(P>0.05)。Mojtahedzadeh等[21]发现,持续滴注呋塞米可使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不稳定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的变化更小。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小剂量呋塞米持续到达近曲小管Henles襻,使肾脏和机体具有缓冲时间产生代偿机制,在原发性抑制氯重吸收,继发性抑制钠重吸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发挥同样利尿作用的结果。同时,避免了一次性注射时的峰谷效应,比较均衡的持续利尿,机体能产生一定的代偿机制。

    2.3 对肾功能、尿酸、血脂的影响 Campbell等[22]最初的研究发现,健康人口服呋塞米后3 h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即升高8%~14%,Campbell等[23]对12例长期口服呋塞米(1个月以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交叉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11KB,5页)